
起源
多元智能理論是由加德納 (Howard Gardner) 博士於1983年發表的。加德納是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發展心理學教授,於一九七九年起參與一項研究計畫,探討人類潛能的本質和實現,並把研究成果結集成書,名為《心智的架構》(Frames of Mind, Gardner, 1983),這本書提出,人類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個智能範疇,後來才增加至八個智能範疇。
價值
二十世紀初,普遍以語言、數學、空間推理能力來決定一個人的智力的高下,多元智能理論駁斥這種傳統而狹隘的智力理論,讓大多數人可以在多元智能理論中發現自己的多項長處,它對教育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,促使各界留意人類各方面的發展,不應只是著重語文和數學等科目的成績。
多元智能和學習方法
如果相信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」這勵志句的話,就必須找出我是甚麽材料,這材料可以有甚麽用途。多元智能理論講出不同智能的的學習優點,從而配合出不同的工作種類來。
智能範疇 |
優異之處 |
喜歡的事 |
學習方式 |
適合從事的工作 |
1. 語言文字智能 |
有效運用口頭言或
書寫文的能力 |
閱讀、寫作、說故事 |
閱讀、聽和看句子 |
詩人、作家、政治家、
記者、作家、演說家、
編輯 |
|
|
|
|
|
2. 邏輯數學智能 |
有效運用的數位
和推理的能力 |
發問、問題解決、
實驗 |
分類、抽象運作、
找出類型和關係 |
數學家、電腦工程師、
會計人員
、科學家
、
稅務人員、統計學家 |
|
|
|
|
|
3. 視覺空間智能 |
準確感覺視覺
空
間,
並把所知覺
到的表現
出來 |
設計、畫圖、建築
、
創造、白日夢 |
喜歡作有關圖片和
顏色的事、視覺化 |
獵人、偵察員、嚮導、
建築師、室內裝潢師、
外科醫師、
藝術家、
發明家 |
|
|
|
|
|
4. 身體運動智能 |
善於運用整個身
體
來
表達想法和
感覺,以
及運用
雙手靈巧地生
產或改造事物 |
移動、肢體語言、
接觸和談話 |
接觸、移動、經由
身體感覺獲得知識 |
演員、運動員、舞者、
機械師、
外科醫師、
工匠、雕塑家 |
|
|
|
|
|
5. 音樂旋律智能 |
察覺、辨別、改
變和
表達音樂的
能力 |
旋律、節奏感 |
唱歌、聽音樂 |
作曲家、音樂演奏家 |
|
|
|
|
|
6. 人際關係智能 |
察覺並區分他人
的
情緒、意向、動機及
感覺的能力 |
交朋友、和他人
談話、參加團體 |
分享、比較、訪談、
合作 |
政治家、心理輔導師、
公關、宗教家、推銷、
行政人員 |
|
|
|
|
|
7. 自我認知智能 |
有自知之明,並據此
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 |
獨自工作、反省、
追求興趣 |
獨自工作、反省、
自我設定計畫 |
心理輔導師、宗教家 |
|
|
|
|
|
8. 自然觀察智能 |
擅長觀察自然景致,
有敏銳的觀察和
辨認能力 |
接近大自然,
作分類的活動 |
在大自然中工作、
探索事物 |
生物學家、科學家、
海洋學家、地質學者、
園藝工作者、獸醫、
國家公園巡邏員、
動物園管理員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