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起源
EASY 教學法是樂的教育展能有限公司在2003年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的精髓,E是講解 Explain,A是評估 Assess,S是解決疑難 Solve, Y是掌握 Yes。講解的意義,不但包括把資訊陳列出來,而且還需要顧及接收者的是否吸收,通過評估而了解接受者的反應,能產生上下呼應的作用,正面反應可以繼續講解,負面反應可以重回講解步驟,以不同形式陳列資訊,再作評估直至接收者掌握內容。
價值
傳送大量資訊而其中的流程沒有評估的教學法,只適合聽覺靈敏或專注力強的接收者,EASY 教學法卻適合不同類型的接收者,使講者和聽者有互動的交流,使資訊更有系統地放進大腦去。這教學理論講出簡單而不可或缺的教學流程,實踐者如水滴石穿般傳送知識。
講解 Explain
講解就是運用語言和其他輔助來陳列事理和傳遞訊息,講解是教學最重要的一環,講解的質量直接影響接收者是否明白內容。講解一次便使大部份人明白內容是教學的最理想境界,
評估 Assess
如何達到講解一次便使大部份人明白內容呢?關鍵在於講解一個概念之後,先評估接收者是否明白,然後才講解另一個概念。現在試以「汽車為甚麼會跑?」為例,向完全沒有汽車知識的人講解,分析一下如何講解比較好些吧!
講解一:
引擎是汽車的心臟,引擎會製造汽車行駛時所需的動力,引擎產生的動力經由離合器傳送至變速箱,然後由變速箱驅動傳動軸、差速器、車輪等機械裝置,汽車便能走動了。
分析:一口氣使用了很多專有名詞,接收者未及消化便失卻興趣了!
講解二:
汽車的引擎產生動力,動力經由不同的機械裝置傳送到車輪,汽車便能走動了。這些機械裝置包括離合器,變速箱,傳動軸,差速器等。
導師問題一: 引擎是否直接驅動車輪呢?
學生回答一:不是,引擎不會直接驅動車輪,它只會產會動力。
導師問題二: 動力會經由那些機械裝置傳送到車輪呢?
學生回答二: 動力會經由離合器,變速箱,傳動軸,差速器等送到車輪。
分析:精簡講述汽車走動的原理後,利用問題評估學生是否理解和吸收。
第一個問題可以評估學生是否知道引擎的功能。
第二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留心關機械裝置的專有名詞。
總結:
講解一適合聽覺靈敏或專注力強的接收者,講解二適合不同類型的接收者。
解決疑難 Solve
評估時發現接收者未能掌握概念時,需要以不同形式再陳列資訊,例如觀看實物,影片,圖解等。

掌握 Yes
掌握一個概念之後,再接收另一個概念的好處是容易消化內容,幫助大腦有系統地吸收資訊和方便日後把資訊從大腦取回,明白了去記憶就是吸收,不明白卻記住就是強記,掌握的目的就是要吸收知識。
|